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物访谈

麻宁:来到北大,思念便有处安放

2015-06-03

题记:诸如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毕业生应该何去何从,如何找准自身的坐标和位置,如何让自己在社会中发光发热,如何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实而有意义?……抛出这些问题必然能引来许多关注的目光。或许,社会大众眼中的北大人是这样的:他们穿梭在摩天大楼中,他们频繁出现在重要会议上,他们驰骋于金融商圈和政界,他们指点江山从容不迫……但是事实上的他们,其精彩故事远远超于我们想象。

在北大生活过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不论何时,这个园子都美得像画一样。春日盎然生机的百花烂漫;盛夏光影斑驳的林荫小径;落雪装点燕园的静美纯洁;最是深秋时节银杏尽染,当真是满园尽带黄金甲。未名湖那一勺水,博雅塔并天光云影,永远是北大人拍不够的景致。无怪乎不少北大人萌生过要在北大校园内拍婚纱照的念头。毕业于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麻宁就真的这样做了,她说:“就是这样地爱北大,人生中最美的时刻一定要留在这里。”

2015-04-02 104252

一段精彩、饱满而富足的时光

凭借本科时连续四年总分全系第一的成绩,麻宁得到了本校北京广播学院(现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保研资格,但她却坚定地选择了风险系数高的跨校保研,目标是北大。“我对大学的所有幻想就是北大”,“不论是校园环境,还是精神气质,(北大)都符合我对大学的全部期待和想象。”就像默契考验一般,很多人选择北大都带着一份特定的北大情结,即使进校之前没有,在北大待了几年之后也会对她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愫。

麻宁的北大岁月被她称作“一段精彩、饱满而富足的时光”。在短暂的研究生生涯里,她参加了各种跨院系的比赛、活动,担任广播台的副台长、校刊的编辑……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当然,课业也没有落下。那段充实的、快节奏的生活,为麻宁如今的创业打下了基础,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让自己多线程地完成很多事情”。

2015-04-02 104257

在北大,让人难忘的东西有很多:未名湖里的绿头鸭、博雅塔上的节日灯、图书馆的闭馆曲、康博斯的鸡腿饭……如果真要说起来,谈上几个钟头恐怕都是不够的。麻宁曾感叹,在研究生的两年里,依然有很多遗憾的事:“没有在燕园里谈过恋爱,没有围着未名湖晨跑过,没有坐在花神庙旁发过呆……时光若能倒流,该多好。”

人要认真地爱,用力地活

不过,北大却给了麻宁其他的馈赠。研究生期间,麻宁在南燕话剧社出演了话剧《暗恋桃花源》里的云之凡,这让她产生了对话剧的迷恋。刚工作时,麻宁经常下班后去看话剧,曾经一年之内要看一百场话剧,平均3.65天一场,成为“半个戏剧圈的人”。“人要认真地爱,用力地活。”年老时回首,才会觉得自己体验了一场“非常率性、非常干脆、非常过硬的人生”。

另外,麻宁还在北大培养起了对昆曲的热爱。婉转袅娜的南昆,高亢明丽的北昆,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带着沉淀千年的传统文化,穿越时空与我们相遇。生活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的现代人,或许需要这样一种体验,让我们的心沉下来、慢下来,细细体味,慢慢咀嚼。人总是需要一些爱好,诗歌戏剧也好,阅读运动也罢,这样的爱好可能不是谋生的手段,但总会让你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甚至在某些时候带给你莫名的感动。即使工作多年,麻宁一有机会就会回到北大,在大讲堂看演出,享受忙碌之外的惬意时光。

2014-11-03 144042

因为常常接触这些文艺资源,麻宁也被贴上了“文艺青年”的标签,但她并不在乎,“爱好文艺、文艺青年、有文艺的生活方式是三件不同的事。我爱看话剧,也算文艺青年,但在生活中,却是非常务实的。”麻宁始终坚持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当你有一些文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你喜欢这样那就去做,不用刻意取悦谁。如果你不喜欢文艺,就保持你现有的生活;如果你喜欢文艺,也不要羞于谈文艺。做自己就好。”似乎北大人就应如此,守己,纳新,不曲意逢迎,不故意讨好。

北大的老师一直是北大人心中的灯塔,承载着北大人的精神气质。导师阿忆永远是麻宁在北大绕不开的存在。阿忆是一个和蔼、平易近人的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不仅没有施加课业压力,还常与学生谈天聊生活,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麻宁笑言:“那一届阿忆老师只带了我一个研究生,我常被大家戏称为他的“独生女”、“掌上明珠”,走到哪儿都带着。”研二的时候,麻宁有过一段落寞的岁月,感情失意,也为找工作、写论文烦心。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阿忆给她打电话说:“出来走走吧,外面美着呢!”

在那样一个暖意融融的午后,阿忆同麻宁从职业规划谈到情感经历,把她从自己小小的“爱恨情仇”中拉出来,拉到这个广阔的世界中。亦师亦友亦父女。直到现在,麻宁仍然与阿忆保持很好的关系,除了微博互动、师门聚会外,还邀请老师参加自己的婚礼。

顺应时机,从容变化

麻宁说,喜欢自己从容的生活状态,但并不意味着她不喜欢变化。“我愿意接受变化,但我不愿意接受那种心里一点没谱,踩着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当是她顺应潮流,抓住时机主动进行的,而非由命运裹挟着的被动变化。而当需要变化时,何时量变,何时质变,麻宁都有大体的规划。虽然实际情况和预先想法不完全一致,但趋势仍在掌控之中。

2014-11-03 155634

城觅,发现生活中的小而美

现在,麻宁的职业介绍是“城觅联合创始人、内容和市场副总裁”,而毕业伊始,麻宁选择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记者、主持人。从一份相对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到自己创业,麻宁说这并不是头脑一热,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2015-04-02 104345

做记者的时候,麻宁就喜欢亲近创业团队,“相比于财经大佬,我更愿意去采访创业团队,我更喜欢他们那种活跃的气氛、个性化的装修,以及年轻的团队。”但对于自己创业,麻宁坦言最初并没有这样的想法,“要感谢我的合伙人李琪缘一遍遍地游说”。在电台工作了五年,麻宁认为自己从这个岗位上能收获的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足够支撑自己开启一段新的事业;同时在与李琪缘的不断沟通、反复碰撞过程中,也找到了一个能够为之奋斗的灵感。此时,麻宁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毅然放弃电台主持的工作,加入新的创业项目。于是,城觅就这样出现了。

来到北大,思念便有处安放

当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即将到来时,麻宁选择在北大拍婚纱照,因为这是她心中永远神圣美丽的地方。在二教、在静园草坪、在校长楼前、在银杏树下,“这不是明星照片,也没有刻意设计。”“二教的阳光大厅光影醉人,不敢惊扰同学们,一分钟即走开,依然收获祝福目光。这是婚纱照,更是写给北大的一封情书。”

2013年毕业季,麻宁回到北大为新传的学弟学妹们致辞,“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这是她最大的感受。“毛姆说,有些人生在某个地方可说是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在一个环境里,他们却终身思念着一个他们也不知道在哪的故乡。我们何其幸运,来到北大,思念便有处安放。”

2015-04-02 10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