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大的传奇,你知道多少?
北京大学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京大学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作为中国最知名、最令学子向往的“象牙塔”之一,北京大学具有不少传奇之处。下面小编就一个一个跟大家掰扯掰扯。
1.二教
“二教”的全称是第二教学楼,也叫李兆基楼,一共5层,是北大最主要的教学场所之一。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它的楼道里,悬挂着大量的美术作品,行走在其间,就像畅游在一处画廊甚至小型美术馆。
遍布各楼层的众多精美画作,让小编看的如痴如醉。在待了整整一个小时后,才迫于时间紧迫恋恋不舍的离开。
2.治贝子园
治贝子园在第三教学楼东侧,门前牌子“治贝子园”应为季羡林先生所书,现在是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办公场所。
这座园子最初的主人是晚清贝子载治,后来被他的二子溥侗继承。溥侗是溥仪的堂兄,“民国四公子”之一,别号“红豆馆主”,对昆曲、京剧的造诣很深,《阳平关》、《战宛城》都是他的作品。他在近代戏曲史上非常有名,还曾被清华大学受聘为教授昆曲艺术的导师。
但由于溥侗花钱一向无度,最后以致入不敷出,治贝子园于1916年8月被当时的北京警察厅查封。1928年地方法院拍卖治贝子园时,燕京大学以45200元购得。从此,治贝子园就归到了燕京大学的名下。
3.邱德拔体育馆
2006年11月,邱德拔基金向北京大学捐赠了约1.733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当时正在兴建中的北京大学体育馆。此后,北大便以故去的邱德拔先生的名字命名了北京大学新体育馆及政府管理学院大楼的主会议厅。
邱德拔体育馆作为北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比赛场馆。它的建筑造型名为“中国脊”,意寓着民族之脊、北大之脊、国球之脊、建筑之脊,是北大风格与体育精神的结合。
另外,在邱德拔体育馆的西B门,有一座2008年北京奥运太极雕像,值得一观。
4.电教楼
“电教楼”全称电化教学楼,隶属于工学院。每到春夏时节,满墙的爬山虎密织交错,铺满整个建筑,非常漂亮。
之前曾在网上看到有人说电教楼是“北大目前仍在使用中的最破的教学楼”,小编深深不以为然,在小编心中,电教楼堪称北大最独特的建筑,是北大的一个传奇。
三十年前,电教楼是北大最好的教学楼,配备了很多当时非常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后来,电教楼报告大厅更是以其400个座位的规模“称霸”了北大校内的报告厅。当时北大的重大活动、报告都会优先选在电教楼举行,去电教楼听讲座报告甚至一度成为北大风尚。
5.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建成于1998年,是为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而建,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承办各种大型活动,但只有像院庆这种级别的活动才有资格打开正门。
二是放电影,不过要走旁门。这里的电影都是最新上映的电影,门票大部分是10元,3D的话会稍微贵点,但是也比校外价便宜得多,但仅限北大师生,校外人员需按校外价购票。超爱看电影的小编真是羡慕嫉妒恨啊,只怪自己当时没有好好学习。
6.光华管理学院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想必不少人都听说过,它是亚太地区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在管理学出身的小编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
在学院门前有一块巨大的“敢当”石,来自泰山,是光华首期商业领袖班所赠。石上的“敢当”二字为光华创始院长厉以宁先生所书,寓意光华迎揽八方才俊,基稳业长。不少游客来北大游玩时都会与此石合影留念。
7.静园草坪
静园在北大的中间位置,名副其实,真得非常安静。园内草坪是目前北大最大的一块草坪,是北大师生们一个重要的课余活动场所,北大百年校庆时的文艺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草坪北部矗立着几座石碑、雕像,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了。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到抗美援朝战争,北大(包括西南联大、燕京大学)的师生和校友中,共有革命烈士83位。此碑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立,向英烈们致敬!
8.一院到六院
静园草坪两侧的建筑称为“六院”,是六处三合院落,其中一院、二院、四院、五院建于1926年,曾经是燕京大学的女生宿舍,剩下的三院和六院建于1952年,是根据当初留下的图纸加建的。现在这六处院落是一些院系研究所的办公所在地。
这六座庭院跟燕园里其他的建筑风格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它们精巧玲珑、幽静典雅,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像是古代富贵人家千金小姐的绣楼。
除此之外,一至六院的布局也别具匠心,它们与第二体育馆构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文物布局,而又分布在燕园南北次轴线的两侧。
9.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其前身是建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辛亥革命后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195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合并了原燕京大学图书馆;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原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改称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
10.北京大学古籍图书馆
北京大学古籍图书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正北侧,面临未名湖。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在全国的三个分馆之一(另外两个分馆分别在利雅得和卡萨布兰卡),也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在全世界非阿拉伯地区设立的第一座分馆,是中沙友谊的见证,够传奇吧!
11.勺园
勺园曾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米万钟的府第,清朝乾隆年间改名为弘雅园,英国国王的使者马戈尔尼曾在此居住,所以说,勺园是中国最早接待外国使团的食宿场所。
现在的勺园是留学生居住的地方,每年也会举行很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颁奖会、科研管理培训会以及数不清的小型学术交流会。勺园,已经成了北大对外的一个窗口。
12.塞万提斯之树
塞万提斯之树也叫智慧之树。别看这株小树很不起眼,它的来头可大得很。它是1982年4月北京大学纪念塞万提斯逝世366周年时,西班牙驻华大使等10个西班牙语国家驻华使节一起种植的。真是厉害了,我的小树!
除此之外,在北大校史馆附近还矗立有一座塞万提斯铜像,它是1986年10月马德里市政府捐赠给北大的,是中西两国友谊的见证。
13.蔡元培像
蔡元培先生曾在1916年12月-1927年间任北大校长,为北京大学的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说,大学不是职业资格的贩卖之所,不是官僚的养成之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循此观念,他大刀阔斧,调整北大的学科结构,建立学术研究机构,重塑师生的治学观念,为中国竖立起了一个尊重学术的大学样板。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给北大带来了活力,也奠定了北大的学术传统。
14.李大钊像
从1917年底至1927年初,李大钊在北大工作、学习和战斗长达十年之久,这是他短暂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也是他38年生命旅程中最具光彩的十年。李大钊与北大的情节,非比寻常,就像他在纪念北大校庆25周年讲演中所说的“我个人心中没有一切,所有者唯北大耳”,他对北大的感情,可见一斑。
15.南北二阁
在俄文楼前、正对着李大钊像,有一对方形“孪生”式建筑, 那就是著名的南北二阁。二阁的的造型、体量和色彩完全一样,所以又称姐妹阁。它们相依而立,方正中不乏清秀,玲珑中兼带雍容,既像是亲情依依的孪生姊妹,又如长年相守的生死恋人。
二阁建于1924年,当时并不叫南阁、北阁,而是叫甘德阁和麦风阁。关于这两个名字,有这样一段故事:当年在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以后,原华北协和女子大学校长麦美德博士成为燕大首任女部主任。虽然她在任只有短短三年,但却为燕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在海淀新校区建成之后,根据当时给建筑命名的惯例,就将这两座美丽典雅的阁楼以麦美德命名了。
虽然从初建至今,南北二阁内的主人和周围的环境几经变迁,但时光人事的变迁并没有减却它们的光彩风神,多少年来,它们一直是燕园里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16.乾隆诗碑
乾隆诗碑位于未名湖西南,是畅春园的遗物,其正面镌刻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种松》诗:清明时节宜种树,拱把稚松培植看。欲速成非关插柳,挹清芬亦异滋兰。育材自合求贞干,絜矩因之思任官。待百十年讵云远,童童应备后之观。
17.钟亭
钟亭在未名湖西南的山坡上,建于1929年9月,亭内悬挂着一口镌有龙、海涛和八卦图案的铜钟,亭外则古木苍虬与之相依相伴,是燕园中古朴厚重的一景。
铜钟上用满汉双语镌刻着“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1896年),关于这口钟,颐和园内有这样的记载:岛北侧的岚翠间,1889年慈禧曾做为阅兵台,检阅李鸿章调来的北洋水师及新毕业的水师学堂陆战队学员。此钟应是当时水师报时的大铜钟。
1928年圣诞节那天,燕京大学用哈佛燕京学社的款项从黑寺购得此钟,半年以后运抵燕园。从此,每隔半个小时,校园里就会响起深沉、悠远的钟声。当时采用航海报时制,每逢四、八、十二时,钟声各响八次,四时半、八时半、十二时半各响一次,以后每隔半个小时多敲一次,每敲满八次,又重新由一次开始,周而复始。
18.翻尾石鱼
翻尾石鱼在未名湖西侧近岸水中,曾是圆明园属园长春园西洋楼中的石刻构件。当年,在长春园北部的西洋楼景观“谐奇趣”主楼南侧有一个大喷水池,翻尾石鱼就是这个喷水池中央的装饰物。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焚毁劫掠之后,翻尾石鱼被变卖了。后来,它被朗润园的主人载涛买下。燕京大学1930年班毕业时,将此石鱼买下送给母校以作纪念。从此,翻尾石鱼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
据说,在特定的时间能看到“石鱼吞塔影”的奇观,不过,小编这次无缘得见。
19.未名湖
说起未名湖,大家应该都知道。它位于校园中北部,呈U形,是北大最大的人工湖,也是北大的标志景观之一。其实,未名湖本来无名,“未名湖”之名是上世纪30年代钱穆教授在燕大任教时所起的。
未名湖边,带有“未名湖”字样的石碑,有且仅有下图一座,所以它也就成了“到此一游”的热门合影之处,不过要排队哦,因为人很多!
20.慈济寺
慈济寺建于清代,在古时候曾用来祭祀花神,所以被大家称为“花神庙”。现在仅存山门门洞,是未名湖畔的一处重要景观。之前,花神庙曾惨遭各种涂鸦,成了高考生的“许愿墙”。后来,北大将花神庙重新修缮了一番,并在周围围起了栏杆。
21.斯诺墓
斯诺墓在未名湖畔的花神庙遗址上。说起埃德加·斯诺,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他。1928年他以记者身份来到我国上海,1934年1月起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讲师,1936年6月曾秘密赴陕北根据地采访,回京后写了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记》。建国后,他还曾先后三次访问中国,为中美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1972年2月15日他在瑞士日内瓦的寓所内逝世,根据他生前遗愿,其骨灰的一部分被运到北京,于1973年10月19日安葬在未名湖畔。
22.临湖轩
临湖轩在未名湖南岸的小丘上,是燕园里现存最古老的一所建筑。早先,这里曾是乾隆赏赐给和珅的淑春园里的“临风待月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淑春园也被焚毁,但此楼得以幸存。后来,燕京大学在此建校,校长司徒雷登的朋友乔治·柯里夫妇捐资修建了此楼。1931年根据冰心的提议将其命名为“临湖轩”,此后胡适先生书写制匾悬挂于中间大厅临湖一面的门额上。现在的临湖轩是北大的贵宾接待室,每年要接待几十个国家、几千名来北大参观访问的外宾,包括外国国家元首、专家和学者。
23.博雅塔
博雅塔在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它与未名湖、北京大学图书馆一起构成了“一塔湖图”,是北大的象征之一。
但是你知道吗?未名湖畔一开始是没有塔的。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了解决全校的生活用水,急需修建一座水塔,从此就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的塔。由于这座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雅捐资兴建的,所以按照当时燕大建筑的命名规则,被命名为 “ 博雅塔 ” 。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堪称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湖光塔影从此成了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而博雅塔在北大的地位也早已远远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 “博雅” 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图腾。“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
23.抗日战争联络点
在未名湖西南方向的林荫小道道口不远处,矗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写着抗日战争联络点。
这里曾是燕大第一号自动化污水井,1938年秋-1941年底,中共地下党曾秘密地用此处作为联络点,传递平津与抗日根据地的文件、情报和军用器材。值得一提的是,《北平无战事》里地下党的联络点也选在了未名湖畔。
24.石舫
石舫和上面提到的临湖轩一样,也是当年和珅的淑春园遗留下来的建筑。颐和园内的清晏舫,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都见过,非常漂亮,而北大的这座石舫就是和珅当时模仿乾隆修建的清晏舫而建的,和珅的权势之大可见一斑。可惜石舫后来被英法联军焚毁,现在仅剩底座,成了未名湖上的著名景点。
26.葛利普墓
葛利普教授是美国著名地质学家,也是近代地层学的创建人之一。1946年3月26日他逝世之后,北京大学教授会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葬于北大沙滩地质馆前,1982年在中国地质学会的倡议下移墓于此。
27.德才均备体健全斋
德才均备体健全斋在未名湖北岸,是一个由七个宅院组成的仿明清式古典建筑群,由西向东依次为德斋、才斋、均斋、备斋、体斋、健斋、全斋。
.其中德斋、才斋、均斋、备斋与西面的民主楼平行,在未名湖北岸呈直线排列。而体斋和健斋则坐落在德才均备四斋以东,全斋位于体斋和健斋以北。
德才均备体健斋建于1929年,其中德才均备四斋(人称“红四楼”)原来都是燕京大学的男生宿舍,而体斋和健斋则最初是燕京大学年轻单身教职工的宿舍。
全斋则建成于1952年,当时也是作为男教师宿舍使用。
28.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在北大鸣鹤园中,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从2010年元旦起,该博物馆就像社会公共免费开放,只要出示有效证件即可,比如身份证、学生证、护照、士兵证、军官证等。
目前,馆内有两个非常不错的展览,一个是《蔡元培与北大》,一个是《人与自然的瑰宝——从提香到伦勃朗:文艺复兴与17世纪西方版画展》。在校园里逛累了,来博物馆里陶冶放松一下,也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对了,别忘了博物馆门前的日晷。
29.办公楼
北大办公楼在原燕京大学东西中轴线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它建于1926年,原名施德楼,1931年被燕京大学校楼命名委员会定名为贝公楼,现在是北大党政机关的办公处。此外,北大举行的重要会议以及外国政要访问北大发表演讲都在此楼进行。
办公楼前的麒麟和丹墀都是圆明园的遗物,由载涛购得存放于朗润园多年后,迁移至此。
30.华表
在办公楼前有一对非常精美的华表,它们建于1742年,曾放置在圆明园安佑宫前,燕京大学初建校时被移至此地,现在已经成了北大校园内的著名景观。
31.西校门
北大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的主校门。因为该校门是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集资修建的,所以也称为校友门。西校门坐东朝西,是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风格古朴,庄严典雅,与颐和园的东宫门非常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西校门作为燕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经成为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人们认识北大的重要窗口,当年小编对北大最初的认识就源自此门。逛北大的朋友大多都喜欢从这个门出来,然后在门口合个影留个念。
32.北大版《成都》
让我回眸沉醉的 何止石舫邂逅
让我依依不舍的 何止你的毓秀
未来还要走多久 你以博雅相守
让我感到隽永的 是湖底的句首
相逢总是在九月 懵懂是微醺的酒
层林尽染的深秋 湖畔低垂的柳
燕南园的叠翠流金里 我从未忘记你
时光 带不走的 只有你
和我在未名的湖边走一走
直到流萤的光都熄灭了 也不回首
水会拍打岸的四周 风会拂过我的领口
走到镜春园的尽头 站在临湖轩的门口
相识总是在冬季 你路过理教门口
长发飘飘的温柔 停驻而又回眸
在石桥的漫天飞雪里 我从未忘记你
失意 未失去的 只有你
和我在飘雪的路上走一走
直到博实的灯都熄灭了 也不停留
我会轻咬着糖葫芦 你会手捧着烤红薯
怀念CBD的烤肉 走到小西门的门口
相知总是在初春 牵手让时光停留
拂晓晶莹的霖露 浸润了我衣袖
在静园的阳春三月里 我从未忘记你
芳香 胜不过的 只有你
和我在二教的花园走一走
直到身旁的人都离开了 也不松手
雨会轻敲你的伞骨 阳光就在雨的身后
踏上雨淋过的泥土 走到邱德拔的门口
分别总是在六月 思念是岁月的眸
午后飘香的桂花 芬芳让我轻嗅
在西门的古银杏树下 我从未忘记你
岁月 抹不去的 只有你
和我在百讲的门前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 也不停留
夜会亲吻我的额头 路会一直没有尽头
走到图书馆的门口 怀念三角地的相守
歌词来自:Forever(程陶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