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建院以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始终注重培养学生深厚的理论功底。在三年的全日制硕士培养周期中,学院对学生日常学业和论文严格要求,并通过双学位、“主修+辅修”等方式,助力学生成长为“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国际化、严格、全面的培养模式为学生在各行各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功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北大汇丰学子在学界崭露头角。为展现他们的精彩先进事迹和成长故事,汇丰商学院官微特别推出系列报道“PHBSer@学界”,敬请关注。
厉莎莎是幸运的,在同龄人还处于青春迷茫期的时候,她已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职业定位。从厦门大学统计与数学专业本科,到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与香港大学金融学双硕士,再到意大利博科尼大学( Bocconi University )金融学和经济学博士毕业,她一路追求梦想,马不停蹄。今年夏天,她入职德国马德堡大学(Otto von Guericke University Magdeburg)和哈雷经济研究所(Halle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如愿以偿从事了自己当初向往的学术研究工作。回首来路,她从自己经历出发,建议求教职的学弟学妹“不设限,奔着想留在学术界的长期目标,接受一切可能”。
学术还是就业,这是个问题
厉莎莎的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梦想萌生于大四,那时,她在厦门大学主修统计。“我本科主修的统计在经济学院下,我当时觉得能用模型和规律来解释现实中的现象很有意思。”厉莎莎回忆说,“但是我还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做学术,也不确定如果读博能否坚持下来”。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的学习和尝试,让她坚定地做出从事学术研究的职业选择。2012年9月,厉莎莎入学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就读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合办的双硕士项目。这次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的人生方向。
“我认为北大汇丰非常好的地方就是给你很多机会,无论是尝试科研、给老师做RA(助研),还是参加各种行业协会,都能够帮助了解不同职业的情况。”在学院就读期间,厉莎莎加入了基金研究协会,在内培中学习了如何做行业研究,也了解到在二级市场工作的具体情况。“基金研究协会的小伙伴都非常靠谱,带给我很多正能量;同时,基协邀请很多行业大佬来做讲座,我从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业界工作和不同行业的情况,后者对于做学术研究也很有帮助。”
研一即将结束时,厉莎莎开始为牛津大学毕业、现任北大汇丰访问助教授的韩国教师Kwangwon Ahn (安光元)博士做助研,使用DSGE模型研究金融摩擦在经济里的重要性。这次经历让她对宏观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做助研的工作让她有更多机会和老师接触,学院的老师都非常有耐心,让她逐渐了解了从事学术研究的大概情况。
之后,通过和导师海闻教授的沟通,厉莎莎更加了解了学术圈,并坚定了要读博从事学术研究的念头。“海老师知道我考虑走学术之路,所以也会和我多说一些学术圈的事情,让我感觉自己偏内向的性格,可能还是更适合学术圈这样比较小、比较安静的环境”。至此,她的职业方向逐步清晰。
厉莎莎读硕期间在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做RA实习,中为Kwangwon Ahn博士
“我从优秀的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
对厉莎莎来说,北大汇丰带给她的不仅仅是清晰的职业方向。“这期间,我的时间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这对之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她解释说,“我当时读两个学位,一个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一个是香港大学的金融学,所以经常处于一周都在上课的状态,加上做RA,确实时间会很不够用。” 厉莎莎回忆说,当时想要去业界就业的同学也很忙,既要兼顾学习、实习和社团,还要有社交的时间,“大家都非常拼,当时还流传过一个说法:‘九三学社’,就是凌晨三点睡觉,早上九点起床。学院也确实有24小时自习室。”在这种环境下,厉莎莎很快学会了协调时间,“让自己处于高效率的状态”。
采访中,厉莎莎多次提及北大汇丰优秀的同学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我的室友能够始终坚持有规律地运动。我自己之前虽然也会去运动,但不会到她们那种规律的状态。我从室友身上学到很多,这对我以后很长时间都很有益处,因为规律的运动会让自己总是处于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对于有心人来说,生活中处处是学习机会,厉莎莎甚至从和同学的日常聊天中有所收获。“因为北大汇丰的同学都很优秀,大家基于兴趣选择不同的方向,通过和他们聊天,我学到很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被问及对学院最深刻的回忆,厉莎莎毫不犹豫地回答:军训。“我自己很喜欢每周三的早训,还有爬山和一些团队协作的拓展项目。因为大家平时学习都比较紧张,每周一起碰面,做团队协作的游戏等,对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帮助同学放松,都十分有益。”
在北大汇丰读书期间,厉莎莎(右三)和同学们爬塘朗山
从数据中发现故事
2015年夏天,厉莎莎从北大汇丰毕业,前往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厉莎莎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公司金融和金融科技。虽然硕士时因为做RA的经历,厉莎莎对宏观非常感兴趣,但是读博期间做宏观模型时总是被问及设计模型的现实依据和数据支持问题,这让她发现自己在阅读数据方面有所欠缺,于是她决定先进行一些实证研究训练,学会看微观数据,以后再回到宏观层面的研究。
厉莎莎的研究哲学是从现实数据中发现故事,从独特性中找到普遍性。“我看数据主要是想知道它背后的传导机制,寻找数据背后的故事,有了故事之后可以提出一个更general的理论,用来理解一些别的经济现象。当然这需要用严谨的方法来验证。”
在这样的研究思路下,厉莎莎在读博期间写了多篇选题新颖、关联时事的论文。2020年,她的独立论文Lighthouse in the Dark: Search in Marketplace Lending以新市长任职与周边城市有关民间借贷新闻的数量为工具变量,用多时点双重拆分法研究了中国近年来设立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对网络借贷市场的影响。2021年,厉莎莎和同样毕业于北大汇丰、博士就读于博科尼大学的杨彪写了Green Invest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Category Learning,聚焦关心环保的投资者,研究他们的注意力分配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研究中有乐趣也有挑战。厉莎莎表示自己有时也会因为很长时间没有产出而焦虑,有时也会不确定自己觉得有趣的想法能否有数据实现或能否给出清晰的故事。每每这时,她就选择找同事或同行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意见。“学术界是欢迎交流的地方,如果你有困惑,可以找系里的教授,或者去找别的同行聊天,他们一般都会很乐意和你讨论。”厉莎莎说。
厉莎莎在德国哈勒
“不设限,接受一切可能”
如今,厉莎莎在德国哈雷经济研究所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写论文、参加研讨会。她从金融经济学角度出发,关注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和绿色金融等多个领域,目前正在研究网络借贷公司的数据操控现象。每周,她也在马德堡大学为硕士生教授公司金融课程。
对于学术界的工作,她的评价是“工作地点和时间比较自由灵活,不过在获得tenure前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要有好的期刊发表才能留在学术界”。
对于想要找教职的学弟学妹,她建议“不设限,奔着想留在学术界的长期目标,接受一切可能;同时要多练习,多方面提升交流能力和学术能力,才能在上job market时展现比较好的状态。”
人物简介:厉莎莎,2012年考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与香港大学金融学双硕士专业。2015年进入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攻读金融学和经济学博士学位。自2021年起,厉莎莎就职于德国马德堡大学与哈雷经济研究所。她的研究兴趣是信贷市场、公司金融、行为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撰文: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