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物访谈

尹凤杰校友:拥抱大地 品味基层生活

2022-04-07

如果你一年半之前问我:“农村是什么样的?”我会回答:“它是远方模糊的记忆,是一年只回一次的老家。”而现在,它随时随处可见可感,已成为我人生经历中的一环。犹记得2020年8月,我正式成为一名选调生,从北京到山东、从城市到乡村。在菏泽一年半的时间虽倏忽而过,却深深镌刻在了我的成长之路上。

初当基层人,先需过“五关”。刚出象牙塔,人生地不熟,难免需要“过关斩将”。第一关是环境关。我挂职锻炼所在地唐庙镇位于郓城县西南角。当地以木材加工产业为主,载着树皮的大货车从镇政府门前的省道上日夜呼啸而过,加之绿化率低,出门经常是一身土、两脚泥。住宿和饮食是第二和第三关。最开始住的是一间有40多年历史的小平房,夏天屋顶漏雨、冬天门缝漏风,不时要修修补补;伙房师傅很实在,做菜时油盐放得很足,为此经常要多喝几口水。外在条件的问题可以从容应对,过前三关轻而易举,困扰我的是另外两关。其一是语言关。一天晚上,镇上同事问:“你喝汤了吗?”我回答:“没有,我平时就不太喜欢喝汤。”他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解释之后,我才知道“喝汤”在当地是吃饭的意思。类似的表达不少,群众说的方言更是地道。听得明白、讲得对味才能与其打好交道。其二是思想关,一个人身处异地,孤独感、对工作价值的疑问不时萦绕心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通过向理论求知、向实践求真、向身边人求教,我逐渐成长,真正成为基层的一份子。

幸为基层人,一路共宏图。征鼓声声催人进,风好扬帆正当时。在村镇工作期间,赶上了不少“大事”。难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与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加班加点核实信息、填写表格、上传系统时的忙忙碌碌;难忘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时的欢欣鼓舞;难忘村两委换届村民和党员代表在红色票箱里投下一票时的庄严神圣;难忘七一前夕与村两委成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向国旗宣誓时的澎湃激昂;难忘与同事进行疫情随访时的细致查究;难忘各级两会召开时对待初心使命的慎终如始。还有见证和助推一个小村庄的蝶变、一个小乡镇的改貌。村里的葡萄产业在经历第一年技术专家因病去世导致挂果少、第二年又遇大雪打坏避雨棚等波折后,逐步走上正轨、迎来丰收;镇上的主道路拓宽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被列入规划,办公条件逐渐改善,40多年的小平房即将成为历史。心怀“国之大者”,办好“为民小事”,无数身处各地的党员干部正是在干好一件件“小事”中,与国家同频共振,共绘伟大蓝图。

不忘基层人,饮水当思源。基层是我们的根,农村是我们的本。今年2月,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是本世纪以来第十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说:“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许多可爱的人们,有淳朴勤劳、踏实肯干的老乡,有24小时待命、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还有祖国的未来、如八九点钟太阳的孩子们。特别是后者,他们尤其该受瞩目。城乡教育的硬件差距逐渐缩小,但软性资源欠缺不少。农村孩子没有随时可以去参观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各种展览,农村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的自我期待在周围环境影响下默默降低,我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在村镇期间,除跟随第一书记参与书籍器具捐赠活动和送教下乡活动外,结合自身经历,我为所在乡镇和附近中小学的学生开展励志演讲活动,激励他们心中有希望、勇敢向未来。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去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山东开展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孩子的未来可期可待。

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中有段话:“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着爱和苦难,但是苦难之中总会有希望。它们在这里出生,它们在这里逝去,它们出生在中国。”爱的前提是了解, 回首这一年半,走向社会、走向工作,不再只是埋头于书本,而是真正地拥抱大地,品味基层的风土人情和百态生活。未来依旧,初心如磐,矢志如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