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赵倩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义无反顾地成为当时北大少数几个前往华为工作的学生之一。
据毕业已过去16年有余,从懵懂的毕业生、初出茅庐的客户经理到独当一面的客户关系总管,从北京到深圳,再到突尼斯、摩洛哥、布基纳法索,最后再回到深圳,虽然经历了多重的身份转变,她身上那股“体验派”的冲劲儿却没有被磨灭。
在被问及是否认为自己是个事业心很重的人时,她摆摆手,笑着说,谈不上事业心,不过是想要多在人生中尝试不一样的东西罢了。
选择:年轻需要那股冲劲儿
选择小语种专业对于理科生来说不是个常见的选择,在当时却是融入时代发展浪潮的势之所趋。
时间倒退到2003年的夏天,时值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化,在此大背景下,外资企业数量在中国陡增,外语人才需求量大,北大的招生组也第一次来到了四川成都进行外语类自主招生。抱着一些疑惑,赵倩递交了申请,并成功地进入了北大法语系。
高中的应试教育对于满脑子鲜活想法的赵倩来说显得很枯燥,而大学正是一个非常需要自主性的平台:百团大战中种类丰富的社团、北大提供的各式各样实习机会……比起啃书本、做研究,赵倩显然对这些特别的体验和技能提升展现了更高的兴趣。
隔了这许多年,留在她记忆里的,是在五四操场和山鹰社的大家奋力奔跑、挥洒汗水后喝下的那杯尤其甜的酸奶,是在中法建交四十周年给法方提供翻译支持,又在此之外接触了许多如商标注册、法律法规研究等诸多的工作尝试……既有独属于校园时光的青春自由,又有走出象牙塔、进一步接触社会的机会。
而到了生涯的选择期,手拿着国家某部委的铁饭碗,赵倩却隐隐地有着更大的一份想出去走走看看、实地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愿景,一场校招会又偶然地点燃了她的这份激情。
2007年,彼时华为刚好成立了二十周年,校招官宣讲着他们在华为的成长经历,当时国内还处于2g时代,通信技术都被外资的天价所垄断,高昂的定价、昂贵的工程师维修费,让国内的通信情况不容乐观,而华为作为坚持自研的国企,则致力于打破垄断,一方面既要打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开拓海外市场,而小语种则正是专业对口的人才需求。
个人成长融入华为发展的“奋斗者文化”深深地吸引了赵倩,与她想要的“不安稳的人生”不谋而合。凭着那股冲动,赵倩选择加入了华为,成为了当年唯二去华为的北大人,主动迎接那份机遇与挑战。谈及此,北大的包容与开放给了赵倩不少好印象,学院老师并没有拒绝这个“怪选择”,而是进行更多维的探讨与建议。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华为员工并不容易,懵懂地选择了客户经理这个“锻炼人”的职位。虽然是一腔热血的选择,但落到实践,便是具体的“过五关斩六将”了。
彼时刚毕业的赵倩顶着家人和朋友的疑惑和不解,带着一个旅行箱来到了深圳,在国内进行了一年的客户经理锻炼,在联通、电信、移动每个系统部都锻炼了一遍,在此磨炼下逐渐掌握了建立客户档案、项目分析、写PPT、管理应收账款等技能,回顾这段经历,赵倩形容此为“宝贵的财富”。
刚工作的赵倩
外派:拥抱不一样的人生
作为小语种的学生,被外派是自然而然的选择。第一站,赵倩来到了突尼斯,一个有着浪漫的地中海蓝色小镇的国家。
客户经理作为沟通公司和客户之间需求的桥梁,在华为打开市场的过程中时常是处于承压的状态,但即使有了这份预期,在最开始的那年,理想的愿望与现实的艰难之间仍是无可避免地产生了张力,屡次碰壁的挫折感让初入社会的赵倩感到了无措。最痛苦的时候,赵倩躺在床上,在压力的重负下,甚至觉得无法动弹,难以起床去面对新一天的工作。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过了平顺的学生阶段,赵倩开始真正体悟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也能够慢慢进行自我开解与舒缓,更可以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赵倩提及这段经历时有着很深的感悟,“那时候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人能走多远,不在于他获得多大成功,而是他在这种挫折中能不能站起来”。
显然,赵倩选择了勇敢地站起来——与客户沟通需求甚至创造需求、帮助试用华为产品、把行业最优的方案带给客户、解决使用的各方面问题等等。作为女性客户经理,即使遇到相对传统的客户不愿意搭理的情况,她也认为只要自身能给对方带来价值、帮他解决问题,在岗位上发挥自身的闪光点,自然能获得欣赏。即使受限于接触时间,对方并没有来得及转变自身态度,自己的努力至少也已经获自身认可、足够对得起工作,这才是第一原则。
正是这一系列琐碎的工作才铺平了外国接受中国企业的第一步,当时在突尼斯不到十个人的华为团队,整整花了三年时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解决了当地的通信问题,从零到一,真正让华为这样一个中国企业在突尼斯被广泛认可。
在非洲和团队在一起
而在工作之外,如何让生活充满趣味性,也是赵倩的生活课题之一。
她很喜欢跑步,也是无意识中结实到了当地一家国际性的跑步组织HUSH,海边、森林,每周长跑路线都不同,自愿组织者会带上小吃招待大家,大家虽然有着不同的国籍,却在跑步这个共同的乐趣中彼此敞开心扉。
有意思的是,赵倩把华为驻当地的食堂师傅也说服成了组织成员,有一次两人便撺掇着做了一次组织者,招待大家吃了一顿中国饺子,成了当时被赞不绝口的美食。
这也是赵倩所说的“反正生活走下去,会不断发现美的”。正是有着这份开放包容的心态,赵倩也渐渐融入了阿拉伯国家文化,成为了一枚妥妥的Habiba(阿拉伯语中“美女”)。
成家:完成多重身份转变
在海外的十几年时间,她也完成了人生角色转变,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成为妻子、成为母亲,她欣然接受了生命给予的奇遇。
在突尼斯邂逅了丈夫,在阿布扎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生下了老大“阿布”,后续又怀上了老二,临近待产期,赵倩没有选择休假,而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工作中走动,正好也是赶着把年底的事情完成。
在阿布扎比工作的赵倩(此时“阿布”已经在妈妈的肚子里了哦~)
也正是这年年底时,客户把她“抓”去办公室,要求年底关闭某项目。从白天谈到黑夜,直至晚上8点双方关闭谈判,赵倩才算完成了这项任务。走出大楼,她从客户大楼直接去了医院,可能是小朋友太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到医院不到一小时,就出来了。
第二天,客户带着鲜花和项目订单,来医院看望她和小朋友,虽然跟客户在工作中为了各自公司的利益剑拔弩张,但是在生活中,作为朋友的关心还是很让赵倩感到感动。为纪念老二在拉巴特出生,二宝取名“巴特”,跟老大“阿布”结成一对,都留在赵倩身边长大。
客户送的贺卡、鲜花和礼物,以及可爱的两个小朋友被拍成照片保存下来作为纪念
当代女性的压力并不比男性小,特别是成为母亲后,家庭和工作之间更面临权衡取舍。对于这个课题,赵倩很自洽地接受了。
这其中并非没有曲折。在摩洛哥做了几年市场拓展后,一个更好的机会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布基纳法索新近与中国建交,华为在当地的业务处于全新的发展阶段,很需要一个中方客户主管去开拓业务。赵倩视之为非常宝贵的工作机会,能够带来极高自我价值感。然而,需要顾虑的是,作为华为划分下的六类国家,战乱、疟疾的顾虑让她不能继续带着两个小朋友一起过去,只能选择将他们送回了国。
在此时,相当于是家庭做了一步退让,可能这也是赵倩常说的“人生需要冲动”,任何的选择并不能谈得上错与对,只要在选择出现的时候,遵循自己的内心走,不留遗憾就好。
而赵倩后续在几年后的回国也正是在第二次抉择中选择了回归家庭,希望能够在两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陪伴在他们身边。成为母亲后,家庭和工作之间更会面临这样的权衡取舍。
对于自己母亲身份的理解,赵倩非常不认同“一孕毁三年”这个说法,在她眼中,当妈妈是女人最好的增值期,一个女人在生理特殊的时候能够表现出足够的勇敢和坚毅。“孩子不会影响你的职业前途,是你的选择影响了你。”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这是赵倩非常喜欢的尼采的一句名言。她认为年轻是需要冲劲儿的,无论是当年提着行李箱独自一人来到异国他乡闯荡,还是选择在某些人生节点成为妻子、成为母亲,她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体验。
已回国工作的赵倩带着两个小朋友回到母校
文字:王梓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