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学子风采

北大,我来啦!

2024-09-13

从北京理工大学,到清华电子系

再到北大计算机学院

2024级博士研究生周亦楷

这位曾经的半职业运动员

被李文新教授的

游戏AI和数字体育研究深深吸引

 

一路上,跌倒又爬起

今年9月

带着对家乡深沉的爱

带着清华园里美好的回忆

他来到北大

继续攀爬学术的高塔

“如果用一种颜色形容我,那就是红色。研二那年累到不愿意和人打交道,变得都不像自己了。我花了一整年来调整状态,今年8月去云南旅行,我特地买了一件鲜红的冲锋衣,把红色重新穿在身上,也希望不要再把红色的我弄丢。

现在来了北大,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红色,好像和北大达成了某种默契,挺有意思的。”

周亦楷在北大开学典礼上作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右三)

周亦楷在北大计算机学院开学典礼上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湄洲岛→北京

“我是福建莆田人,莆田有一个地方叫湄洲岛——妈祖文化的发源地,我是从那个岛上走出来的。”大学开始来北京求学多年的周亦楷,一直将家乡作为自己心中的信仰。周亦楷将“千山万水,尽头是海”作为自己的微信签名,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次次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从海边走出来的孩子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每次从家里出发来北京,要先坐船、再坐车、最后转飞机,这段将近10个小时的路程,给我一种使命感。自己走出去,就是家乡的一张名片,自己的表现能让大家对我的家乡多几分好感,那我就是一个很称职的莆田人。”

周亦楷镜头中的家乡

成长的道路上,周亦楷更是带着骨子里敢拼爱闯的劲头。从北理工经历考研二战来到清华大学,他又一次选择新的环境,继续历练,来到北大读博,师从李文新教授进行游戏AI和数字体育的研究。

在北大自由包容的环境之下,我想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发现一个更加多元的自己。”

在清华读硕士期间,周亦楷也时常会来到“隔壁”,“我很喜欢未名湖和博雅塔的景色,傍晚会沿着湖边散步,给自己的心充充电。”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他心中所爱的风景,也在今年9月的开学典礼燕园情中再次奏响。

半职业运动员→数字体育研究

“如果人可以有第二人生,我一定要当一个运动员,想看一下如果当初选择了运动员这条路,现在会是怎样的自己。”曾经是一名半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周亦楷,数次代表学校、地市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尽管后来因为选择了学业而与球台渐行渐远,但对体育的热爱又在阴差阳错中让他与北大结缘。

硕士期间,在浏览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站时,周亦楷被李文新老师的研究方向深深地吸引。“因为我非常热爱体育,李老师实验室正在做的数字体育研究刚好是我的兴趣所在,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初次见面,李教授就让周亦楷感到无比亲切,“和李老师见面后聊得特别愉快,她特别喜欢笑,也特别亲切,让我能够松弛下来,不会有紧张感。”

周亦楷对即将开始的博士研究充满了期待,“游戏AI和数字体育,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方向”,他将使用仿真技术将体育运动建模成虚拟游戏环境,并应用AI算法实现对运动员的智能教学与培训、运动员风格建模等。“我们可以去创建一个AI的体育教练,不仅适用于专业运动员,也可以让运动爱好者找到更加便捷、专业的老师” 。通过大众体育的推进,提升全民健康运动的氛围,周亦楷有机会用另一种方式在体育事业中散发自己的光热。

课题组和李文新老师(第一排左三)一同前往济州岛参加学术会议

课题组一同前往参观国家版本馆

 

打不赢,就多练

从高考到考研,周亦楷走得并不顺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当遇到挫折与挑战,周亦楷都会想到自己曾经作为运动员的经历。

运动生涯教会我要直面挑战,并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在困境局面中绝不轻言失败。”

在莆田一中就读期间,他从高一时的年级1000名一路逆袭,追赶到年级150名,老师口中的“拼命三楷”如愿以偿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最难的是考研那一关” ,为了考上清华大学,周亦楷每天平均只睡5个小时,时间安排得很紧。可第一年的努力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没有太多波澜,他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下了四个铿锵有力的字:“再战一年”,便马上投入二战。“运动员除了要力争胜利,也必须学着接受失败,更要有跌倒后立马重新爬起来接着冲的魄力。”这一年,他沉淀出厚积薄发的力量,也顺利地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我始终相信时间是有力量的,只要对得起自己,不遗憾就好。”

来到清华后,周亦楷在老师同学们的信任下肩负起电子系研究生会主席的职务,“电子系研会其实正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因为大家的科研压力大,同学们对于研会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如何给研会注入活力是眼前最紧迫的任务,我埋下头就开始干。”在这种情况下,周亦楷的学生工作变得更加繁重,“那段时间又面临硕士课题开题,每天我基本上都是早上8点到实验室,先做一个白天的学生工作,傍晚开始科研到晚上12点回去睡觉,周末没什么事的话也基本都泡在实验室。”周亦楷的压力在第一次开题失败后达到了顶峰,“因为下一次开题可就没有退路了”,经过一次次山重水复以后的柳暗花明,周亦楷终于完成了科研目标,也顺利地让电子系研会重新焕发生机,吸引了很多同学加入,“那是硕士生涯中最难熬的一年,但回过头看,不仅锻炼了自己多线程作战的能力,也收获了一份份珍贵的战友情谊。”

周亦楷在清华电子系研究生会主席换届时作工作报告

在一场球中,有顺境,有逆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不断地调整战术。做学问也是打一场又一场战役,练得多了自然赢的概率也大了。”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着他一路来到了心中向往的学术殿堂北京大学。“在未来科研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有排除万难的勇气和毅力,就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周亦楷在比赛中

周亦楷和课题组同学一起参加北大计算机学院校友杯乒乓球赛

好运光顾,冬奥缘起

“真正和北大人结缘还是源于北京冬奥会这样一个重大的契机。”在2022年2月冬奥会中,周亦楷被选为开幕式《致敬人民》节目的演员,为期4个月的训练,他与来自北大的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是他们让我对北大有了一种亲切的熟悉感”。

周亦楷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一共经历了8次在清华综合体育馆的训练,35次鸟巢训练,5次大联排,为了能够达到“从鸟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步距82cm,速度110”的终极目标。每一次训练平均要耗时八个小时,“我当时是硕士一年级,本身就有较多的专业课程要上,排练时间很多安排在周中,意味着有很多课程我需要先请假,后续自己找空余的时间补上,但有的时候训练一天接一天,好几次感觉自己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临近开幕式半个月前,导演组出于对节目效果的考虑将参演人员从30人增加到76人,“大家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大体量的训练和难度较大的课程让他身心俱疲,“好在有一群相互支持的好战友,大家相互陪伴相互鼓励,才支撑着我一点一点把困难克服下来,也最终得以在开幕式舞台对四个月的训练成果作一个完美的汇报。”

正式演出是在中国春节的大年初四,正是周亦楷的莆田老家的大年夜,“我知道我的家人们都会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一起在电视机前等着我的节目,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这学期因为开幕式节目训练所牺牲掉的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上场后,周亦楷耳机里放着《让世界充满爱》,“那会儿眼睛里是泛着泪光的,但是又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不然会影响视线,余光瞄不到旁边人的身子,没法对齐。” 这次服务冬奥的经历,让他更加感受到生长在今天这般强大的中国,何其有幸。

周亦楷在冬奥会期间与世界各地的青年合影

来到学校的第一周,周亦楷就感受到了北大计算机大家庭带来的温暖,“报到当天,院系就给我们准备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物资,包括一些文创和小礼物。搬进新燕园校区以后,老师们来到我们宿舍楼看望新生,引导我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对我们即将在北大开启的学习生活送上了美好的祝福。”这些举动让他体会到学院党委对于学生的高度重视,也让他对于未来几年在北大的生活多了几分安心。

周亦楷在北大新燕园校区报到

作为“第四届”入驻新燕园校区的学生,他对即将在这里开启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我住进了新燕园校区,这里环境很安静,很适合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科研,住宿条件也很好,屋子很新很宽敞,已经能预感到未来几年在这里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体验。随着学校新工科战略的推进和计算机学院面向国家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新燕园校区一定也会建设得越来越好。”敢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周亦楷将与各位新生一道,绽放青春之光。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