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学子风采

北大学子吴舟桥:情怀与学术共进

2016-03-29

在“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5”终审答辩现场,吴舟桥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演讲台上的他谈吐风趣,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稳重自信的气度。当他讲到,截至目前他在各类国际期刊上已发表、被接收文章20篇,个人SCI影响因子共计达47.75时,台下响起一阵“啧啧”之声,现场观众们纷纷惊呼“太学霸了”。

吴舟桥获荷兰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外科年会最佳演讲

吴舟桥获荷兰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外科年会最佳演讲

12年求索学医路

吴舟桥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级的八年级连读双博士生,2015年2月从荷兰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提前毕业并获得外科科研博士学位,继续回到北大医学部攻读临床博士学位。

众所周知,医科学生的培养期普遍长于其他学科。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依然愿意花费时间攻读两个博士学位,吴舟桥的选择显得另类而有勇气。吴舟桥坦言,他并没有过多比较所谓的时间成本和收益成本,只是单纯地想在专业领域内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势必需要接受更为完整和系统的学术训练,因此,他义无反顾地开启了在医学路上不断进阶的模式。

回首吴舟桥的求学路,他从小就是学霸,并被保送北大。在科研方面,吴舟桥有股寻根究底、不断探索的劲儿。他思维活跃,喜欢创新和突破。到荷兰的第一年,他查阅资料时发现有个关于吻合口瘘的模型很多人都尝试过,但实验却一直失败。这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并向导师申请重启该模型的研究。最初导师并不支持,他据理力争,提出之前人们尝试的做法的局限性——要模拟一个人类的手术,就必须在实验鼠身上进行类似的手术过程,而前人因诸多限制并未做此尝试。最终,导师批准了他半年时间进行该模型的研究。就在这半年里,吴舟桥成功建立了世界上首个该领域的大鼠模型,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此后他和他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目前研发的一些预防措施,特别是生物胶相关产品已经进入前临床试验阶段。

2015年,吴舟桥又发表了关于炎性肠病吻合口瘘的论文,该研究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能够自发诱导术后并发症的炎性肠病外科模型,发表三个月内就被引用了两次。他也因为在这个领域丰富的成果而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截至目前他共计参加7次欧洲外科会议,会上汇报其研究成果共计13次。

动物手术过程中

动物手术过程中

答辩现场

答辩现场

温情的理想实践者

私底下的吴舟桥亲和平易、睿智而有趣,会兴奋地讲述自己学术之余玩乐队、跑马拉松的故事,也会时不时开玩笑自嘲说自己是个“话唠”。他是国内著名的科普团体“科学松鼠会”会员,也在“果壳网”等多家知名媒体上发表文章、开设专栏,更把他的“医者仁心”散播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吴舟桥的科普文章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很多是针对日常健康生活流言的辟谣,并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专业解释,如“喝酒脸红与食道癌的关系”。他也写一些关于中西方医疗对比的文章,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西医,破除人们对“国外的月亮更圆”的盲目迷信。他的文章网络阅读总量已达数百万次,多篇文章被收录于《中国科普年鉴》等科普书籍,目前正在筹划出版第二本个人科普文集。“最重要的是坚持,因为有无数种原因可以让你中途停下来”,在坚持写作这件事上,吴舟桥毅力过人,各种零碎时间都可以被利用起来。对于他这个超级工作狂来说,出租车上阅读最新医学进展、压缩睡眠写文章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关注他的微博科普专栏就会发现,他的大部分文章是在清晨4点至7点这个时间段发布的。

写科普文章也大大提升了吴舟桥的写作能力。“科普文章其实是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表达相对有理解门槛的道理。如果能把一个复杂的学术故事讲给街边卖茶叶蛋的老奶奶听,那么这样的文章在圈子里也是更容易被接受。”吴舟桥表示,在医学外科领域里,好的文章都是通俗易懂的。写科普文章不仅促进读者改善生活习惯,而且反过来提升了自己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这样的训练和积累使吴舟桥成为了一个既能搞科研做临床,又能讲好故事、写好文章的全能型医科学生。

医生这个职业,与生俱来地和社会责任意识为伴。无论在哪里,吴舟桥都始终记得自己的医生身份。他曾两次在飞机上偶遇乘客突发疾病,都毫不犹豫地挺身相助,给予救助。在大二时,吴舟桥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流浪猫关爱协会,倡导用科学理性的方法来救助北大校园内的流浪猫。做登记、给公猫做节育手术、寒暑假喂食……这些做法不仅抑制了流浪猫数量的疯狂增长,还提升了流浪猫的生存质量。直到今天,北京大学流浪猫关爱协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吴舟桥认为这种社会责任意识既源自北大精神的熏陶,也出自医学训练的培育。“责任是北大人的特质”,吴舟桥强调北大带给他的那份具有理想主义的责任情怀使他一直以来不仅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

吴舟桥的朋友评价他“并不是一个在圈子里看圈子的人”,以专业为基点,拓展多元的外延,因专注而卓越,因丰富而精彩。用吴舟桥自己的话来说,“不要变成一个只会做一件事情的人,路可以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