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评选结果公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邵子剑、光华管理学院2016级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生(EMBA)王振获得本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这是继2002年蒙晓燕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2012年张振东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2014年宋文轩、潘援荣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后,北京大学志愿者再次获得全国性志愿服务最高荣誉。
邵子剑是北京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成员、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成员。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1998年成立以来,已派遣18批总计292名志愿者赴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云南、河北等地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为各地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涌现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首位主动延长服务期的志愿者宋文轩,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首届“太行山-燕山计划”联合支教队队长潘援,首位主动申请并成功入选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台湾籍博士研究生张立齐等突出典型。2013年7月,邵子剑光荣接过北大研究生支教团的接力棒,志愿到新疆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支教。在新疆期间,他创造性地完成各类教学行政任务,还与其他3名支教同学一起首次在全校开设英语四、六级课程,大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此外,邵子剑及其团队发起“言传远疆”在线教育项目,组织汉语流利的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南疆合作小学开展远程汉语教学,受益学生人数逾600名,项目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4年底,一年支教期满,重返燕园、研究生在读的他再次向北大团委递交申请,希望再次休学,前往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支教。在西藏期间,他教学成绩显著,所授班级英语成绩名列年级藏文班前茅;他同时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他还为学生讲授党课五四运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关心学生学习生活需求,获评学校优秀德育导师。今年1月,邵子剑和他的团队组织西藏优秀中学生赴京参访游学,拓展西藏学生的视野和见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邵子剑说:“新疆的一年已让我坚信,行走在祖国边疆的路上,才是我生命中最受用的大学。”即使一年的支教时间是短暂的,志愿者个人的力量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关注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邵子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启迪每一位北大志愿者用心感知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传递正能量与新意识,为人们带去更多奋斗人生的勇气与积极改变的力量。
王振是雷锋网主编、“红爹之家”公益团队创始人、北京志愿服务文化推广师、一级飞行员、国家级专家。他出生在军人世家,父亲与雷锋是同时代军人。他自幼听父亲讲雷锋故事长大,从小受雷锋精神熏陶。30多年来,王振坚持以雷锋为榜样,坚持为群众做好事,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有着积极广泛的影响。
2012年8月4日,王振不顾自身腿部伤病,毅然投身北京“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援助工作,在受灾最严重的学校之一——房山娄子水完全小学参加灾后重建。2014年8月,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后不久,王振组织团队从北京出发,将爱心企业捐赠的价值428万元的赈灾物资送往灾区一线。为学习、继承和传播雷锋精神,他还创建了“北京红爹之家”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助残、助学、敬老、帮困、绿色环保、医疗救护、新闻培训、国际性赛会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先后推出“爱暖京城欢乐行”“国粹文化艺术传承”和“带着爷爷奶奶‘游’北京”等多个公益项目,受益群众数万人,传播影响数千万人,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近年来,因突出的社会公益业绩,他先后9次受到嘉奖,12次荣立三等功,获得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标兵、青年突击手标兵、十大明星志愿者、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首届百名“最美敬老志愿者”等荣誉,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上百家媒体宣传报道。
正如王振自己所说的“作为一个多次出生入死的人,活着时能为社会多做点儿好事,特别是能和更多的人一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命就会更精彩”,他将志愿服务化作个人生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路奉献青春、服务社会、造福他人。
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项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是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个人最高奖项。自2012年起,北大青年志愿者已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极大鼓舞了在校学生的志愿公益热情,浓郁了校园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氛围。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积极把握当前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势头,立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坚持青年成长成才导向,着力打造新形势下更多校园志愿服务精品活动,培养更多品行高尚、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优秀志愿者,挖掘更多工作扎实、业绩突出、在志愿公益领域无私坚守、不懈耕耘的骨干典型,努力繁荣北大青年志愿服务先进文化,为打造品质校园、建成“伟大的学校”凝聚更多志愿公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