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126周年校庆

力学与交叉学科发展论坛举行

2024-05-10

由北京大学工学院主办、周培源基金会协办的“力学与交叉学科发展论坛”于2024年5月3日—5月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杨卫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力学系1980级校友、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高华健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魏悦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段慧玲教授,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谢冰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原副主任、北京大学力学系1985级校友孟庆国研究员,北京大学工学院相关院领导,以及全国4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领导、专家和教授共230余人参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杨越教授主持。

杨越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恰逢北京大学建校126周年、北京大学力学学科创建72周年、北京大学工学院重建19周年。为促进力学学科的发展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为院友们创造学术交流的平台,在北京大学校庆日当天,特举办本次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骨干、院友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交叉学科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共同推动力学与交叉学科协同发展。

谢冰致辞

5月4日上午,谢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谢冰表示,2024年是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学科交叉融合正是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力学学科不仅在工程科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多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发展颠覆性技术的关键命门和支撑所在,也是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最为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未来,学校将会一如既往地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工学院,特别是力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强化力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协同攻关,助推北大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段慧玲致辞

段慧玲表示,在北大的生日,同时也是校友返校日这天,大家在座落于燕东新园的新奥工学大楼中聚会,参加大楼建成后的首场学术会议,具有重要意义。段慧玲提道,重建后的北大工学院因力学学科而生、而兴,新奥工学大楼也由力学与交叉学科发展论坛而启、而成。这既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未来最好的希冀和展望。段慧玲表示,在北京大学的“学科质量年”,北大力学学科作为“双一流”学科,肩负着率先跻身世界顶尖的艰巨使命。她对校友的返校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我国力学和交叉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黄永刚、高华健先后作特邀报告。段慧玲主持“新时代力学教育教学圆桌论坛”,邀请杨卫、黄永刚、高华健、郭万林、魏悦广、郭旭就新时代力学教育教学发表看法并讨论。

黄永刚作特邀报告

黄永刚作了题为“Rela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Wave Velocity for Human Arteries”的特邀报告。报告从高血压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引入,列举了当前传统的血压监测方式在测量效果、组织损伤及活动限制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入到基于脉搏波速度测量的无袖带血压测量技术。报告由孟庆国主持。

高华健作特邀报告

高华健作了题为“力学设计高质量半导体纤维”的特邀报告,通过介绍半导体技术和微纳纤维的应用场景,指出制备连续高质量无机半导体纤维是实现电子器件柔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报告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刘谋斌教授主持。

圆桌论坛(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杨卫、黄永刚、高华健、郭万林、魏悦广、郭旭)

圆桌论坛共同讨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力学学科的教育和教学,由段慧玲主持。杨卫、黄永刚、高华健、郭万林、魏悦广、郭旭分别围绕“新时代力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力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基础力学研究的发展”“力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力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力学在新工科中的定位与作用”等主题发表看法。

论坛邀请报告(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周青、樊瑜波、陈小伟、王成、魏宇杰、施兴华)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力学系1981级校友、清华大学周青教授,北京大学力学系1983级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北京大学力学系1985级校友、北京理工大学陈小伟教授,北京大学力学系2001级校友、北京理工大学王成教授,北京大学力学系1992级校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魏宇杰研究员,北京大学力学系1997级校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施兴华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智能汽车和电动汽车安全防护”“力-材料-组织细胞相互作用及应用研究”“空间碎片云、陨石坑撞击、小行星防御等超高速碰撞的研究新进展”“爆炸毁伤与防护高精度仿真模拟研究”“裂纹偏折、分岔及其弹性场求解”“温度梯度下颗粒的热泳与热渗”的邀请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汽车安全、生物医疗、冲击爆炸、油气开采等多个力学分支方向和交叉学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兰宏研究员、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河北工业大学胡宁教授、清华大学符松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吴林志教授、浙江大学曲绍兴教授分别主持。

5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工学院还举办了“力学与交叉学科发展论坛——青年论坛”。青年论坛旨在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交叉学科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增进青年科学家们在力学与交叉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现青年力学学者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风貌。青年会议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副主任易新研究员和杨延涛研究员负责组织,杨越致开幕辞。

青年论坛邀请报告(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刘大彪、马寅佶、邵丽华、王艳锋、杨子轩、曾祥远、潘定一、满怡、范海冬、傅卓佳、李延深、肖厦子)

“力学与交叉学科发展论坛——青年论坛”中,华中科技大学刘大彪教授、清华大学马寅佶副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邵丽华教授、天津大学王艳锋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杨子轩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曾祥远教授、浙江大学潘定一教授、北京大学满怡研究员、四川大学范海冬教授、河海大学傅卓佳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延深副教授、中南大学肖厦子教授分别作了会议邀请报告。大连理工大学郑勇刚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奉超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徐翱长聘副教授、兰州大学王国华副教授、清华大学崔一南副教授、浙江大学夏振华研究员主持论坛。青年学者们立足当下重点难点问题,报告内容涉及仿生结构、金属材料、柔性技术、冲击与防护、声学、航天动力学与控制、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等领域,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取得了预期效果。

未来,北京大学工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北京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关于新工科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任务,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做好力学及“力学+”交叉学科的建设,持之以恒地推动力学与交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工程应用引领上作出更大贡献。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