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两会】吴立新代表:创新思维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2018-04-16

W020160309167228092215

吴立新,男,汉族,1966年9月生,安徽桐城人,1994年8月参加工作,2013年12月加入民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力学系硕士,1991-199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博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民盟青岛市委主委。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面对全球海洋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海洋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海洋产业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因此,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经略海洋提出了新要求,“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对经略海洋话题显得尤为关注。

目标:海洋经济全球领跑

2018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壮大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裕度指数全国第一,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前列。山东发展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作为全国首个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自2015年6月启动试运行以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平台。目前,该实验室已有效整合了全国海洋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启动了一批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开放共享,并在美、澳建立了科研合作中心,开展了一批重大项目预研。

吴立新作为海洋领域的专家,是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奋斗者与见证者,海洋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中国海洋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中国海洋经济从全球跟跑到与发达国家并跑,再到现在部分领域处于全球领跑地位”。吴立新自豪地说道。

现状:海洋新兴产业亟待发展

虽然中国海洋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要客观的看到,由于我国海洋科技特别是深海领域起步较晚,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历史数据不足且总体上停留在近海和海面。而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我国海洋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亟待发展。

鉴于此,2018年全国两会吴立新带来了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一些建议。“我国应进一步强化海洋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吴立新建议,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国家海洋优势资源,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扩大科学家科研方向选择自主权;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在国家海洋创新体系中的核心龙头作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支撑作用,设立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海洋国家实验室发起“透明海洋”等重大专项以及开展项目预研工作。

同时,建议建设E级超算、大洋钻探船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探索建立共建共享共用机制,着力组织重大科技攻关。

方向:全球海洋物联网服务全球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国,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建立全球海洋物联网,研究数据与成果全球共享。

作为全球正在崛起的海洋国家实验室,同时又是全国首个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在致力于建设全球海洋物联网, 用以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同时推动海洋高端装备、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海洋大数据、深蓝渔业、海洋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吴立新认为,“全球海洋物联网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它的搭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获取海洋信息以及探测水下目标,为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预测服务,服务全人类,同时又能促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这便是一个科学家的全球视野,他所从事的领域不仅可以利国利民,更可以服务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