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1两会校友言论

【2021两会】俞敏洪委员:提案紧盯乡村教育及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平等权利

2021-03-09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玉金  北京报道

“我后半辈子至少花一半的时间,为农村和山区孩子得到均衡的教育机会去努力。”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如是说。

作为一名教育者,为了更精准地了解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俞敏洪近几年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调研和探索力度。2020年,俞敏洪曾在三天内跨越2000多公里,走访了贵州、云南多地的乡村创新学校及传统中小学,今年的调研计划也已提上日程;在2020年,他也带领新东方在乡村地区开展了教师培训、双师直播课、留守儿童帮扶、美育等多方面的探索。这些都为他更好地履行全国政协委员职责打下了基础。

今年是俞敏洪第十四次参加全国两会,他的提案则依然围绕完善儿童孤独症诊疗机制、保障流动儿童平等受教权利、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等话题建言献策。

完善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医学诊断和康复教育衔接机制

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在全球呈急剧上升趋势,孤独症儿童数量也不断升高。据中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儿童孤独症已占我国精神类残疾首位。有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可极大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能有效降低未来照料支持的需求强度,减少给家庭、社会带来的长期负担。

2013年,卫健委联合中国残联印发《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和《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建立健全0-6岁儿童孤独症等5类残疾筛查、诊断和康复教育的衔接机制。但根据调研,针对孤独症建立起筛查、诊断和康复的一整套工作机制的落实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具体表现为,各地推进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机制落实不足,缺乏复筛机制保障;医务工作者对儿童孤独症的确诊能力不足;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科普宣传普及率仍然很低等不足存在。

基于此,俞敏洪建议,卫健委推动具体的政策或方案,将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儿童常规检查必要项中,将复筛确诊的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减轻家庭负担。同时,提高复筛力度,加强初筛后发现、转介、复筛的机制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财政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供预算,卫健委加强对孤独症诊疗人员的培训,提升筛查与诊断能力;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管理孤独症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科普宣传。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然而英语教师匮乏是很多乡村学校面临的难题。

新东方公益基金会通过对全国20个省份500多所乡村小学(乡镇中心校40%,村完小38.2%,县城小学14.8%,教学点7%)的调研,英语学科师生比均值为1:227,有的地区甚至达到了1:2400,师资严重匮乏。

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乡村小学88631所,占全国小学总数的55.3%;乡村小学在校生数25575075人,占全国小学在校生总数的24.2%。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走向3.0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积极加速应用在英语教学中。

俞敏洪建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国内外优质英语教学资源,消除地域教学资源与教学水平的差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让乡村孩子开口说英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体验,提高乡村孩子的英语学习质量和效率。

“整合国内外的优质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包括优质视频课程、英语学习语料库、教学设计案例等,建设适合乡村小学零基础英语教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乡村小学师生提供基础的教学内容支持。通过校际协同,进行优质的标准化课堂推广,逐步缩减城乡间的小学英语教学差距,让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能力获得较大地提升。”俞敏洪说。

切实保障超大城市流动儿童平等受教权利

当下,中国大城市经历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截至2019年末,我国流动人口规模2.36亿,18岁以下流动儿童(流动人口子女)近1亿,平均中国每3个儿童就有1个受到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

无论是随迁、留守、回流还是再迁,这些儿童在教育和成长方面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成为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忧。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在超大城市尤为凸显。如保障政策未能充分落实、入学面临准入门槛、公立学校针对流动儿童开放学位不足等,流动儿童在超大城市平等受教面临各种困难。

俞敏洪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他建议尽快修改《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改为“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居住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俞敏洪还建议,“将‘就读率’的稳步提升作为衡量各地教育部门落实流动儿童入学情况的关键指标;保障流动儿童入学待遇同城化,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关注流动儿童特殊需求,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解决流动儿童校外学习问题。”

“发动社会力量,积极为流动儿童营造平等、温暖的环境,积极促进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共同学习成长,避免出现“群体隔离”。针对流动儿童在音体美德素质教育方面的突出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开展专项活动等形式,引入公益组织参与流动儿童的全面教育,倡导社会各界加大对流动儿童长期化、固定化、个性化帮扶,让流动儿童‘留得下、待得住’,保障流动儿童受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俞敏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