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两会】杨军委员:建议将南滨海调水工程纳入国家水网总体规划

2022-03-21

“胶东经济圈是山东乃至中国北方最具发展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当前,山东省正在加快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胶东五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但胶东五市均属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关于将南滨海调水工程纳入国家水网总体规划并尽早启动实施的提案》。

杨军表示,在全国水网规划总体布局中沿江苏通榆河至青岛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开辟南滨海调水新通道,可以有效打破胶东经济圈发展的水资源制约。通榆运河最北端到达连云港市赣榆县石桥镇,距离鲁苏交界只有8公里,江苏段已正常输水。南滨海调水工程基本位于山东境内,45公里即可到达日照市区,延至70公里即可到达青岛董家口,延至100公里可达黄岛。只需挖一条100公里的输水干渠,配套2~3处升高泵站(沿海平原为主,海拔起伏很小),即可往胶东输水。该线路日调水可实现500万m3,年调水量15亿~20亿m3,相当于目前几条线路往胶东调水总和。南滨海调水工程的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可行性显著。

为此,杨军建议,一是将南滨海调水工程纳入国家水网总体规划。上世纪50年代,导沭整沂工程的完成,减少了鲁南、苏北1450万亩土地的洪涝灾害,对沂沭地区摆脱贫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对苏鲁两省全面治理沂、沭河和南四湖流域创造了有利条件,堪称苏鲁两省跨省合作的典范。《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已明确将启动南滨海调水工程前期论证和沟通协调,为开辟江水入鲁第二通道打牢基础。建议发扬导沭整沂工程优良传统,由国家有关部门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统筹推进南滨海调水工程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支持将该工程纳入国家水网总体规划,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规划。

二是建立鲁苏两省省际联动沟通协调机制。通榆河是江水东引北调体系东线主干输水调度工程,近年来,各级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和水利部门多措并举,强化通榆河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议在水利部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尽快建立鲁苏省际沟通机制,加强统筹,共同深入开展分析论证,推动通榆河疏浚和向山东调水工程,提升苏北及沿海地区远期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引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国水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依托山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项目运作主体,成立合资公司,具体承担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和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等任务,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供水工程规划建设维护等全周期管理。

三是统筹建设胶东经济圈五市配套调蓄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官路水库规划落地,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官路水库。同时将青岛沐官岛水库、烟台老岚水库、潍坊峡山水库升级一并纳入国家水安全保障规划,一体推进实施。将大型水库的建设作为南滨海调水工程的配套工程一体规划建设,全面提升渠道输水能力和水库调蓄能力。根据胶东半岛骨干水网规划布局,引导各市建设库河连通工程,加强与省级骨干水网的连接,构建布局合理、蓄泄兼筹、丰枯调剂、生态良好的省市县三级水网工程体系,增强水资源联调联配能力。

四是推进胶东经济圈五市水资源共建共享共治和一体化发展。以南滨海调水工程规划建设为契机,组建面向胶东的全产业链水务集团。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以水资源共建共享共治和水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探索将胶东经济圈五市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配置、保护,水量、水质、水域、水能,涉水法规、政策、制度、标准、定额等实施统一管理。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加快推进水资源综合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生态三者的用水,保障胶东经济圈五市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