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的退役量也在逐年攀升,由此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科协主席、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现北京大学法学院)1986级本科校友吕国范指出,一方面,制造动力电池所需要的镍、钴、锂等元素在全球范围内含量较少,并且开采难度大;另一方面,废旧动力电池成分复杂,若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威胁人类健康。今年两会,吕国范就规范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提交提案。
一是站位全球视野,完善技术标准。瞄准新能源汽车国外市场和新能源技术标准双引领、双领先目标,在完善生产技术标准的同时,前瞻性地出台电池监管政策法规,规范汽车报废及回收利用,避免报废电池流向小作坊和监管盲区;完善废旧电池回收技术标准,支持电池生产及回收企业搭建专业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良好生态,确保回收低碳、环保、高效。
二是优化产业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建议出台差异化政策,规划电池回收利用发展试验区和产业集群,支持建设电池回收利用绿色示范基地,整合优势资源和研发力量,协同破解科技创新、投资融资、转型升级等瓶颈制约和共性难题,带动各相关行业构建产业覆盖面广、互补性强、循环性好的绿色回收产业体系。”吕国范说。
“第三点是完善数据监管,构建溯源平台。比如建立废旧电池数据监管平台,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加强动力电池流通量、处置量、报废量预测,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吕国范建议支持电池回收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建设行业数据中心,明确动力电池退役之后在梯次利用、解体、回收利用等场景流向,确保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绿色回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