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诺委会秘书长:诺贝尔奖为何选择屠呦呦

2015-12-10

(原标题:本网专访诺委会秘书长:诺贝尔奖为何选择屠呦呦)

诺委会秘书长沃尔本做客人民网驻斯德哥尔摩演播室,接受人民网视频专访。

早前,沃尔本曾亲自宣布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

人物简介:沃尔本林达勒,1957年7月3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瑞典著名的遗传学专家。他曾就读于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深造三年,于1997年成为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遗传学教授。自2007年开始担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员会委员,并从2015年1月代替格兰?汉松成为该委员会秘书长。林达尔同时兼任《实验细胞研究》学术杂志的主编。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2015年10月5日,他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月4日,他亲自到斯德哥尔摩机场迎接屠呦呦,开启了屠呦呦的诺奖之旅;他用中文“你好”问候屠呦呦,屠呦呦回以英文的“thank you”;他评价此次诺奖是历届最精彩的之一……他就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沃尔本?林达勒。9日,诺贝尔奖周期间,他亲临人民网北欧公司演播室,接受我们的专访,和我们一起揭秘诺贝尓奖并探讨中国传统医学如何借着屠呦呦获奖的东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我魅力。

为什么是屠呦呦

在诺贝尔周,乌尔本每天都会和屠呦呦见面,虽然语言不通,但有来自美国的屠呦呦女儿一家的帮助,两人互动良好。“由于身体原因,她有的活动不能参加。但只要出现,就会给人以应对自如的感觉,人格魅力尽显。”

“颁奖给屠呦呦以表彰她对疟疾新疗法的发现。”是沃尔本10月5日宣布屠呦呦的获奖理由。理由虽然简短,但诺奖委员会的筛选过程绝不简单。

对沃尔本来说,今年他首任秘书长一职,“我需要确保各个环节有序有效进行。作为秘书长,我会收到报告,然后分配任务,确保所有的成员都可以阅读评奖材料。我的工作当然还包括每年十月初宣布获奖名单。”

谈到评奖标准,他说,“把奖项授予一项新发现且该发现带给人类最大利益这两点很重要”,据统计,全球97个国家与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70% 的非洲疟疾患者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治疗。当这些数据展现在诺奖评委会委员面前的时候,屠呦呦毫无悬念地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我们对每位诺贝尔获得者的研究工作都会认真详细地研究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在学术上我们“认识”很久了。屠呦呦不论是从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作为获奖人她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沃尔本也和我们分享了屠呦呦让他们感动的试药故事。

“屠呦呦的演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艰苦环境下进行科学研究,亲尝草药甚至身染疾病,她的牙齿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诺贝尔每年只能把奖项最多颁发给3位科学家,因此每年的获奖发明都是诺委会能够找到的最好的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今年的屠呦呦很明显就是在这个范围内。她所做的真的是对世界很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把这个奖项颁发给她,我们觉得她就是最好的。”

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获奖

屠呦呦的获奖让中国人实现了诺贝尔科学奖的零突破,屠呦呦说,“我希望我的获奖可以激励更多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投身科研。” 而沃尔本也评价今年的医学奖是史上最好的之一,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他希望“中国作为一个新进入的国家,希望能引起更多关注,提高中国科研活动。”

人民网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以及诺贝尔医药或生理学奖的评选过程吗?一般有多少中国专家会收到诺奖的提名邀请?在您所在的委员会会向中国专家发出多少邀请?

乌尔本:(以下简称乌)今年我们收到了大概300/400个提名。每年我们的评选都是从零开始,先向全球范围内的专家发送邀请。但其中部分内容是保密的,因此我不能透露更多的细节。要获得诺贝尔奖必须是要被提名的。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是希望在全球的科学界动员尽量多的科学家给我们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荐,因此这也包括中国。但是我不方便透露具体的数字,因为这是保密的。我们希望涵盖全球,因此我们会去全世界的顶级大学,顶级研究院去寻找在各个领域的提名。好的提名为我们评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运行机制是,诺贝尔奖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委员会是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评选主体,由50位来自卡罗林斯卡的教授组成。只有其中的一位委员退休后,我们才会评选新的委员。我们投票是跟我们公布结果的同一天进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最后的决定是很晚做出来的。与此同时我们有五位成员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这五位成员会经常见面就诺贝尔奖的事宜进行报告和讨论。

记:你如何看待屠呦呦获奖?

乌:我确实觉得屠呦呦获奖开拓了中外学术界交流的渠道。诺奖委员会每年都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候选人,可能在中国,也可能在欧洲,也可能在美国。每次我们迎来一位新国度的诺贝尔获奖者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因为这表明了科学是全球性的。

记: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您觉得这会促进中国跟瑞典以及欧洲等地有更多的科学合作吗?

乌:我们在很多国家都有过第一位获奖人。比如2012年是日本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去年是挪威科学家第一次获得。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些国家对获得诺贝尔奖欢欣鼓舞。这会让更多人有动力从事科学研究,也会刺激在科学领域更多的努力和投资。这是世界向前发展所必需的。这也是中国以及世界上任何国家发展的方向。中国正在发展自己的科研,因此很自然的也会跟更多的国家进行交流,包括瑞典。科学就是这样运作的,也永远是国际性的。在对同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的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之间会进行交流是很常见的。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认为科学很有魅力,它汇聚了全球性的力量。

记:听说您主编的科学杂志——《实验细胞研究》会收到来自中国科学家的投稿, 您对中国科学领域是如何看待的?您觉得中国科学界对世界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吗?您会更期待更多的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吗?

乌:我觉得作为一本全球性的科学杂志,收到中国科学家的投稿是很自然的事情,其他学术杂志都是这样的。总体来讲,我们看到一种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由大陆中国科学家撰写的科学报告出现在各种科研期刊上。中国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多,这也是其中的结果之一。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科学的魅力。这样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就可以读到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反过来也是这样的。这也有利于中国科学研究的推广和发展。总体上来讲,我对中国从各方面推动科学研究,弘扬科学精神所所做出的努力印象非常深刻,我相信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中医是宝库 中西医结合令人振奋

受屠呦呦获奖鼓舞的不仅有年轻一代的中国科学家,还有整个中医界。长时间以来,由于不同的理念,中医药一直很难得到西方的认同,即便是在有着植物药“鼻祖”之称的林奈的家乡瑞典。

屠呦呦的演讲报告中多次提及中国传统医药是一个宝库,她发现青蒿素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寻味。记载这种草药的古籍可以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乌尔本这样描述传统医药对屠呦呦的影响:“她从古籍中记载的众多草药中通过实验成功找出了正确的那个。她的提取方法也是受到七百多年前的古籍的启发,令她找到了提取了最有效成分的方法。历史上,中国在对抗疟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些方法经过历史的验证,这不仅对于后人研究抗疟疾非常重要,也为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从草本,有时候是微生物中提纯出所需的成分奠定基础。她的成功给世人极大的启发,是令人瞩目的成果,将永远载入科学史册。”

屠呦呦获奖刺激国际医药界用传统药物寻找全新化学结构的药物、发现已有化合物的新用途。中国在数千年前就有古籍记载植物具有治病的疗效,在瑞典有一位植物学家,也发现了可以退烧的草药。乌尔本建议:“如果利用当今的一些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在传统药物的基础上研制出更多的新药。因此,诺贝尔奖并不局限于治疗疟疾药物发现的嘉奖,更是对于整个制药领域的启迪。 将中医药与科研平台有机结合,从而得到最终的有效成分,然后用于临床试验,批量制成药物,惠及全球大众,挽救生命,这是科学史上令人振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