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纵有疫情艰险,而已携手度过
春风,温暖和煦而至,带来无限生机
身处各方的北大物理人
或筹措物资,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或积极捐款,身体力行传递爱与温暖
或坚守岗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或遵循规定,主动隔离,居家工作
团结一心,彰显使命担当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五四正青春,芳华正当时
北大物理人将与全球北大人一起
在“云端”相聚
共贺北京大学122周年校庆
“校友论坛”云会场
“校友论坛”云会场
物理学院校友会品牌活动“校友论坛”,彰显北大物理人在各行业领域中的魅力与担当,本次论坛采取云会场形式,汇聚物院校友、师生在云端,天涯若比邻,共同感受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2周年。
活动简介
5月4日:吴国盛《五四话科学》
什么是科学?科学精神的本质是什么?科学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吗?中国古代究竟是否有科学?科学的理论等于正确的理论吗?
5月4日,吴国盛教授将带你话科学。
吴国盛,现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9-201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1999)。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主要学术著作有《什么是科学》(2016)、《希腊空间概念》(2010)、《技术哲学讲演录》(2009)、《时间的观念》(2006)、《追思自然》(1998),另有《吴国盛科学人文系列》四种(《科学的历程》、《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科学走向传播》)(2013)。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1),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09),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8)。
5月10日:毛有东《新冠病毒的研究分析》
毛有东,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和材料物理所、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年获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2005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2005-2007年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2007-2015年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先后任博士后、讲师(Instructor)和课题组长(Principal Investigator)。
毛有东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软凝聚态、生物物理和化学生物学的交叉前沿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发展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机器和分子马达的结构动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基本规律,并试图应用于靶向分子设计。
5月17日:王超龙《武汉市新冠疫情的动力学模型》
王超龙,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200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11和2012年分别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统计学硕士及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2018年在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并开发相应的生物信息学方法,负责新加坡万人基因组项目的数据分析。2018年全职回国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类群体遗传学和统计遗传学,希望通过对大规模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及其他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揭示复杂性状与疾病的易感性及其分子机制、提高个体疾病风险评估精度,发现疾病预防和干预靶点。目前已在Cell, Nature Genetics, JAMA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5月24日:赖力鹏
赖力鹏,北京大学物理学、数学(双学位)学士学位,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SUTD-MIT Graduate Fellows),XtalPi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晶泰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总负责人。从事过理论物理、数学物理,流体力学,生物物理和复杂网络的理论及计算研究工作。构建晶泰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团队,汇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多方面人才,共同探索AI及各种计算方法在新药研发等工业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国内外企业以及研究院所取得多样化的深度合作。
准备好了吗,pkuphyers让我们借用理工男谢耳朵的情话诚邀您参加2020年北大物理校友论坛:粒子从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于世上,我常想那些粒子用140亿年穿越时间和空间创造了我们,好让我们相遇,并完整彼此。万物有理,云端有你期待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