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1991级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校友。百度公司创始人,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
人们聊起李彦宏的时候,往往离不开 “百度”。而通过今天的分享,你会知道,李彦宏同样还离不开另一个词,那就是“北大”。
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清贫的工人家庭。1987年,勤奋刻苦的他荣登阳泉市状元,进入北大图书情报学专业学习。
“视野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李彦宏在08年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时如是说。在前互联网时代,北大为这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提供了较广阔的视野。在这里,他学习了信息检索的理论。信息检索强调便利实用,这深深影响了李彦宏的思维方式,使他更能够理解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与忽略体验感的计算机科班出身的设计者不同,创业的他挖空心思让用户费越来越少的劲获得信息。比如,当谷歌还选择原窗口打开的搜索方式时,百度首先选择了中国人能接受的新窗口打开方式。他懂得用户的心理,所以他成功了。然而这种“读心术”,是北大信息检索专业教给他的。
除了技术,北大给李彦宏带来更多的是精神的给养。“在北大呆了四年学到的精神是一个精神支柱”,他说。
北大讲“学以致用”,李彦宏亦经世致用。80年代末期,学校倡导“市场导向”,使他开始关注互联网,触摸风起云涌的市场。
北大尚平等包容,李彦宏亦提倡开放。他欣赏公司开放的讨论氛围,甚至上下级之间平等的对话沟通交流以至于交锋。
北大崇科学严谨,李彦宏亦沉思笃行。常人看来,李彦宏擅长冒险。然而他会提前估算风险的概率。“这就有科学的成分”,他说。而这,与北大提倡科学的传统密不可分。
北大谈思想自由,李彦宏亦坚持独立,“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说好我就说好,而是要有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不会害怕不会退缩,不会人云亦云,甚至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我认为这是对的我就去做”。这种独立勇敢的劲头,支持着他毕业后远赴美国,开始艰辛的求学生活;持着他放弃读博的寻常路,一头扎进市场;支持着他质疑美国文化,探索适合中国的搜索方式,开发“超链分析”技术专利,而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
北大扬家国情怀,李彦宏亦勇担责任。他在北大的四年,理解了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和重要性。所以,百度从第一天起,就胸怀远大理想:希望为所有中国人,以至亚洲,以至全世界的人类,寻求人与信息之间最短的距离,寻求人与信息的相亲相爱。李彦宏11年时于北大发表演讲称,“我们讲百度是让人们平等便捷获取信息……对股东有交代、对员工有交代、对社会有交代。”
“我虽然毕业已经27年了,但是无论是远在美国,还是近在资源宾馆创业的初心,我从来没有一天感觉到自己不是北大人,没有一天感觉到自己在精神上离开了北大。北大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典礼上,李彦宏说。
而在他的身上,我们亦看到了新一代的北大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