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庆祝建党100周年

北京大学贵州校友会举办《我看诗的写与译、析与诵》专题文学讲座

2021-06-30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1年6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贵州校友会在贵阳市观山湖区朗玛信息二楼第一会议室,举办了《我看诗的写与译、析与诵》专题文学讲座。

本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名师工程讲座教授、一多诗歌中心主任于慈江教授主讲。讲座由北京大学贵州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龙主持。20余位老、中、青年校友及家属,30余位来自其他兄弟高校和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文学爱好者参加活动。讲座开始前,陈龙首先引入了“诗”的话题,指出“诗与远方”成了一种让我们摆脱生活压力、寻求理想生活的象征,接着他对中国古代诗歌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结合现时代进行了新颖地诠释。陈龙说,诗歌教育对于“成人”教育而言,是重要而基础的一门学问,其涵盖了从智商到情商,到格商全面而系统的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子女培育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文学的流变,我们可以从历史演变和道文化,结合身体哲学的角度去揣摩学习。由于百年前西方列强入侵,汉语世界受到西式语言的影响,今天我们又将如何理解诗歌,中国的诗歌又将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期待一同听取于慈江教授对诗歌的解读分析。

此次讲座,于教授围绕何谓“以诗接驳远方”、诗的写译析诵、诗歌中的红色经典等内容进行细致解读。他指出,诗是造物经由心灵赋予或凝成的一种结晶或结晶体;而诗人,无非是在孤寂而考验耐心的人生与文学旅程中,有幸发掘这一结晶的人。

“以诗接驳远方”,即通过诗人的分享,和眼前或远方的听众、文学爱好者分享交流,达到精神上的同频共振境界。随后,他介绍了《北大百年新诗》《北大新诗日历》等诗集,以北大百年新诗经典为例,深入解读了沈尹默的《月夜》、胡适的《希望》、沈群的《船》、臧棣的《七日书》、西川的《夜鸟》《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周伟驰的《河流》等经典新诗代表作,让大家感受新诗的意境、情感、修辞等内容。

关于诗的写和译,于教授引用了埃米莉·狄金森的《没有帆船像一本书》和卡尔·桑德堡的《雾》,对比了不同译者的版本,分析其优劣之处,并给出了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翻译版本。在写作方面,他提倡“炫耀式写作”,建议每个人从原点出发,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鼓励我们大胆地使用自己学到的各种成语包括生冷僻字词,半生不熟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保护写作的创意和积极性。

关于诗歌的诵读,他提倡“学人诵读”。所谓“学人”,就是广义的学者、研修者,就是普通的文化人,而不是专事演艺或朗诵的演员;而所谓“学人诵读”,就是要吃透文本,以文本的深度理解和贴切传达为重心,然后以清晰、平和、精准的诵读呈现文本。于教授还以具体的诗篇为例,带领大家体会如何写、怎样诵,让大家体会诗歌之美妙。同时,还邀请听众现场上台诵读海子的诗歌《活在珍贵的人间》,感受诗歌诵读的仪式感。

关于诗的红色经典,于教授精选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我的自白书》等诗词作品,让我们从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澡雪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本次讲座引发在场听众的共鸣,大家踊跃发言畅谈感想,并就诗词写作诵读中的疑问进行请教,于教授现场给予了耐心的解答。讲座结束,陈龙代表北大贵州校友会向于教授赠送纪念品,感谢他为在场北大校友和文学爱好者带来一场内容丰富、生动鲜活、令人记忆深刻的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