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北京大学校友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校友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她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期间自北大独立,1985年升格为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5月4日与北大重新合并,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1971年10月,经历190多次的失败后,屠呦呦终于从青蒿叶子中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1977年,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研究成果斩获诸多大奖。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屠呦呦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成为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